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
写好“怎样去改”的后续文章
——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系列谈之三
发现问题是前行的起点,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才是学习教育的最终目的。
“一体推进学查改”,要以“改”字落脚,立查立改、即知即改。从自身做起、从细节抓起,点滴之间改作风,步步为营促落实,真抓真改、刀刃向内,才能确保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取得实效。
那么,如何写好“怎样去改”的后续文章?答案是:贵在真整真改。何为真?现实就是最好的印证——
4月9日,吴忠市同心县农村科技发展中心1台燃煤锅炉被拆除;两天后,青铜峡市青龙管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台4蒸吨燃煤锅炉也被顺利拆除!面对群众诉求,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建立整改清单,不折不扣抓落实,让群众拥抱蓝天白云的美好生态需求得到进一步满足。
“以前一抬头全是‘蜘蛛网’,现在天空都透亮了!”同心县豫海镇利民社区采取“一小区一档案”模式,整合电信、电力等6家单位资源,整治隐患线缆2600余米,昔日杂乱的飞线充电、垂落线缆被逐一梳理,老旧小区换了“新颜值”,百姓也有了“安全值”。
“今天不追责,只找解决方案。”从互相踢皮球到物业共担责任,困扰银川市金凤区新华联广场16号公寓居民近3年的停车场沉降难题,近日终于得到了根本解决……
所谓真整真改,不是看书面报告中“增强”“提高”“加深”之类的说辞有多少,而是要看具体、具体看,明确实际的问题解决了多少个。聚焦改革创新各项事宜,紧盯群众急难愁盼,一个一个抓、一个一个改,动真碰硬,查漏补缺,让人们真切感受到整改所带来的显著变化,才能换来群众的交口称赞、带动党风政风整体转变。
但经验告诉我们,真刀真枪解决问题并非易事。尤其是一些“动奶酪”的整改,更是难上加难。回想当初,在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过程中,就有党员干部口头上积极改进,实际上依然故我,把讲了当做了、做了当做好了,对各级反馈的问题隐患屡教不改、屡查不改;还有一些干部拈轻怕重、避实就虚,不敢动真碰硬,不愿刮骨疗毒,以一些模棱两可的问题敷衍应付,找一些无关痛痒的问题虚晃一枪,对一些关键问题“避而不见”,致使一些问题反弹回潮、“涛声依旧”。
志不求易者成,事不避难者进。面对查找出来的问题,改不改,如何改,真改假改,效果大不一样。坚持“改”字当头,就要一体抓好“当下改”和“长久立”,一手抓整改、一手抓落实,坚持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,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整治什么问题。对于已经查摆出来的问题,要以霹雳手段立行立改,做到即知即改不过夜、真抓实改见真章,如利剑斩乱麻般直击病灶;对于群众反映强烈、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问题,要制定专项整治方案,深挖问题背后的制度漏洞、监管盲区,将整改成果淬炼成“带电的高压线”。更要力戒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和不实作风,严惩那种“诚恳接受、坚决不改”的表面整改、纸面整改、虚假整改,真正做到用结果说话、用成效交账,实实在在答好学习教育的“整改落实卷”。
作风建设绝非一时一日之功。相信,只要不断增强“改”的主动、优化“改”的方式、提升“改”的质量,一锤接着一锤敲,我们定能以问题整改的实效检验学习教育成果,持续擦亮中央八项规定这张作风建设的“金色名片”。(宫炜炜)